信息标准化系列服务
多角度、全方位
咨询服务简介
企业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对软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数据标准体系化建设和管理经验以及围绕系统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三维天地依托多年为众多大型央企和特大型企业以及机构提供数据标准化管理咨询和数据标准化建设服务,在企业信息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领域具有丰富的咨询实施经验,形成三维天地专业成熟的咨询服务方法,在众多行业均有成功的咨询实施案例。三维天地长期关注企业数据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并针对企业数据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大型集团类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数据标准化管控,最大限度体现信息数据的价值,实现高可信数据在业务中的高回报应用并实现基于信息数据的高端决策分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提供助力。
在数据标准化管理咨询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三维天地采用一系列原则、工作和步骤,以进行企业的管理体系评估和规划,为客户提供从主数据体系规划、主数据体系评估方法论、差异分析改进方向、核心数据识别、核心数据梳理、数据标准体系战略蓝图规划、数据标准体系架构设计、核心数据标准化建设、数据管理组织组建、数据管理流程及考核办法制定、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历史数据再应用、主数据实施规划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
业务规划战略和管理
对主数据管理业务的梳理;保证主数据管理方案的可行性;灵活的企业架构和标准;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管理流程和架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需求的信息;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
-
流程
确保工作的清晰度,保证项目成功;使企业内部和外部流程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和精确性;整个企业范围的人力、技术和程序的共享使用。
-
人员
为组织定义清晰的业务功能;为员工定义清晰的角色和责任;定义绩效评估指标和政策;培养保留有经验的员工;高效率、低成本地寻找人才;建立组织的技能和衡量准则。
-
技术、信息统一
引入合适的技术,保证数据管理平台的可升级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7*24的不间断工作性能;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系统集成;适应动态的技术环境。
-
现状调研阶段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信息搜集等形式,分析评估集团公司业务和信息化现状,掌握需求,收集整理国内外最佳实践,了解行业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形成《现状调研报告》。
-
现状评估及需求分析阶段
现状评估及需求分析阶段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通过对比分析现状与远景目标之间的差距,形成《现状评估及需求分析报告》。
-
体系规划和架构设计阶段
建立业务流程蓝图,明确企业数据架构、组织架构、应用标准、集成标准,建立主数据管理模型、组织、管理制度,形成《体系架构报告》、《主数据集成标准》等关键咨询阶段成果物。
-
实施规划阶段
依据分析模型,为数据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导向,为实施工作提出明确的规划和要求,提供投资预估,具象化实施线路和要求,形成《整体规划报告》,作为实施阶段的工作开展的依据。
-
项目管理
主数据实施的特点是工作量大、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多,因此,合理的项目管理显得更为重要。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和预期所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约束下,对信息系统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的项目实施管理一般包括项目计划制定、项目组织与协调、项目进度与风险控制等方面。
项目计划制定包括任务分解和明确任务关系。主数据项目组织应成立项目领导委员会及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资源协调、后勤保障和整体方案把控;再根据业务类型,成立方案小组。项目审计与控制对整个系统实施能否在预算范围内按时完成起关键作用,信息系统的项目审计与控制,一般通过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计划延误原因的分析和解决等活动实现。项目风险控制主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监控,来尽可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在风险发生时尽可能减少损失。
-
系统评价
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根据用户的反馈和运行情况的记录,评价系统性能和运行效果,看其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最终将评审的结果形成书面的系统评价报告。
系统评价一般包括:系统运行情况、主数据质量评价、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管理水平评价、系统经济评价。
-
系统试运行及上线
为了尽可能避免系统上线后出现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在系统正式上线投入实际运行前,进行试运行验证,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试运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业务模拟操作检查功能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并查找软件的潜在问题和错误,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提交前评价,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并为系统正式运行积累宝贵经验。
试运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系统试运行计划、试运行环境数据及人员准备、系统试运行过程检查、系统改进和完善、整理项目相关文档、最后上线版本生成、准备投入正式运行。
主数据系统上线涉及到相关业务系统中主数据的系统切换,系统切换不纯粹是信息技术的问题,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注意。系统切换方式包括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分段切换。
-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信息系统开发周期中一个十分漫长的阶段,是保证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最后关口,是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最终审查。
测试步骤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接口测试。
主数据作为企业IT基础架构和数据入口标准,相关业务系统均与主数据管理系统有相关接口,因此,接口测试在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是测试工作的重中之重。
-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每一细节。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实施一般采用“成熟套装软件+专业实施团队+适当的个性化定制开发”的形式。因此主数据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主要是在软件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化开发。
主数据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效率。
程序设计的方法主要采取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式。
大部分主数据项目采用的是“成熟套装软件+专业实施团队+适当的个性化定制开发”的路线。
-
人员准备
为了使主数据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正常运行,各项功能得到正确而充分的利用,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培训是系统上线前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包括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人员培训计划是在全面、客观地考虑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总体计划做出对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讲师、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确定什么样的人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培训。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主数据管理体系架构、系统概述、关键术语、菜单和功能、常见问题的培训。对管理者主要进行主数据体系架构、成本效益分析、对企业的发展支持、主要报表和界面、主要需求的培训。对管理员的培训包括主数据管理体系架构、系统架构、系统文档、典型的用户问题、供应商的支持、问题解决策略、对操作人员和管理者的培训技巧。
-
数据准备
主要任务是根据制定的数据标准完成企业现有全部主数据的采集和清洗,形成统一、规范的主数据,并导入主数据系统中。数据准备是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阶段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目标、系统成功上线的必要保障。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准备方案制定、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导入。深化对企业业务、主数据体系、主数据标准的了解是数据准备方案的重要前提。数据准备方案包括数据范围、数据准备原则、数据准备的负责人和内容分配、数据准备人员要求、数据采集格式以及数据准备的时间计划。
数据采集过程要严格按照数据准备方案中的数据格式进行收集,既满足数据标准要求,同时兼顾原有系统的数据结构,保证采集数据的完整性,为后续的数据清洗工作奠定基础。数据清洗的目的是按照制定的数据标准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对采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唯一性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数据进行剔除或修正。在数据采集和清洗完成之后,形成了标准的、高质量的数据,数据导入阶段的工作是将这些数据高效、平滑地转入系统。
-
服务简介
信息系统实施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信息系统软件只是管理逻辑的物理载体,其实质是企业管理流程、管理手段的一次变革。因此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实际是组织、人员、流程及系统融合的过程。主数据体系架构设计及实施规划完成之后,主数据系统建设将转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要把架构设计中的物理模型转化为实际运行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对系统的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及系统质量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工作复杂,工作量大,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只有经过合理安排,统筹协调,才能保证系统实施的顺利进行。
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主要任务:
主数据管理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对体系架构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的实现,按照实施规划实现一个实际运行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转换和系统的集成,完善对主数据体系的技术支持,以实现主数据体系规划的阶段性目标,提高企业的主数据管理能力。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准备、人员培训、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运行及上线、系统评价和项目管理。